類固醇真的是「仙丹」能醫百病嗎?
已更新:2019年10月31日
皮質類固醇與合成代謝類固醇很多時都被統稱為”類固醇”,但不要把它們混淆。合成代謝類固醇用於增強肌肉。皮質類固醇用於抑製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如果劑量超過您身體的常用水平,皮質類固醇可抑制炎症,減少紅腫,痕癢和過敏反應等症狀。它們通常用於治療免疫系統相關疾病,例如: 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哮喘,過敏和防止移植受者的器官排斥等其他疾病。
皮質類固醇可以很快逆轉危及生命的炎症反應。然而,儘管它們具有很大的療效價值,短期使用藥物後也會出現一些的副作用。副作用嚴重程度視乎劑量,使用的藥物類型和治療持續時間。它們包括液體滯留,高血壓,增加受感染風險,肌肉無力,糖尿病,骨質疏鬆症,青光眼和白內障等。情緒波動,焦慮,失眠,精神錯亂等心理反應等。注意不要貿然停用類固醇藥物,由於長期服用口服皮質類固醇,腎上腺可能產生較少的天然類固醇激素,為了讓腎上腺有時間恢復這項功能,可停藥時醫生可能會逐漸減少劑量讓腎上腺有時間適應。
在香港,口服皮質類固醇只能通過醫生處方獲得。原因是它們應該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督下使用,平衡它們使用的好處和風險。減低副作用的方法包括嘗試較低劑量或間歇給藥,情況受控和合適時轉用非口服式的皮質類固醇或其他藥物以減少其對身體的副作用,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減低骨質疏鬆風險,用皮質類固醇吸入劑後漱口以減低鵝口瘡風險,定期覆診及時治療副作用所致的健康問題等。大多數皮質類固醇副作用會隨著劑量降低而消失。如果醫生選擇處方皮質類固醇,那是因為藥物的好處超過了副作用的風險。在開始療程前,醫生通常會與病人討論潛在的副作用,而當它們發生時,有些副作用是暫時的,而另一些可能是永久性的。請聽從醫生建議以盡量減少副作用,獲得療程最大的益處。
延伸閱讀: 關節退化問題隨年齡浮現 營養素助你保養關節
